东南学术论文摘要怎么写(期刊论文的摘要怎么(6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这也在无形中让我们产生了诸多疑问,词作一开篇的腔调就这样高昂,是什么原因呢?词人为什么在醉酒之后还要将灯挑亮呢?为什么还要观摩自己的剑呢这也在无形中让我们产生了诸多疑问,词作一开篇的腔调就这样高昂,是什么原因呢?词人为什么在醉酒之后还要将灯挑亮呢?为什么还要观摩自己的剑呢?这一连串的疑问不禁回旋在人的脑海中。
其实问题的答案也就包含在词中。挑灯这个动作说明时间是晚上,词人在夜深人静、万籁俱寂的时候,思潮澎湃,无法入睡,他便独自饮起酒来。谁曾想,借酒消愁愁更愁。
词人饮完闷酒之后,思绪仍然无法平静,他将昏暗的油灯挑的更亮,词人拔剑出鞘,仔细观摩起来,词人的这把宝剑是跟随自己征战过沙场,是辛弃疾的武器。词人看着这把跟随自己上阵杀敌的宝剑,不禁陷入了沉思,随着时间的消逝,词人总算是睡着了。
而刚一入睡,词人就进入了“梦回吹角连营”的梦境中,这是词作在时空上的转换。词人的梦境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景呢?原来在梦境中,词人回到了他曾经带兵作战的阵营,而此时的阵营显然是大战在即的场景。
“连营”就是一个阵营连着一个阵营,而且此时阵营里响起一片号角声。这号角声是战前的序曲,是用来鼓舞士气的,词作读到此时,词人“醉里”、“梦里”的一切好像都变成了现实。
接下来两句“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”,这是两个对仗细致工整、词意开阔雄壮的句子,这两句的意思是:将士们在战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,他们在各自的阵营里就餐,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饱餐一顿。
只有吃得饱饱的,才能为战斗的需要提供必要的体力支撑。而他们吃的是烤熟的牛肉。就餐一结束,在嘹亮的军歌声(五十弦翻塞外声)中,将士们马上就排成整齐的队伍。这是一支军容整饬、训练有素的队伍。
这两句写出了全军将士们昂扬的斗志,突出地表现了阵容的整饬,也展现出一派慷慨激昂的战前场面。
上片最后一句“沙场秋点兵”,突出了战争发生的季节。秋季,农作物成熟,阵营的后勤补给能得到有力的保障,而且战马在秋季也是膘肥体壮的,更加适合长途的奔涉,更加适合战争的需要。
所以从将士们的斗志、后勤和战马三方面考虑,秋天是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期,也是体现部队战斗能力的最佳时期。兵精、粮足、马壮更加适合进行一场长时间的战争,所以词中的“沙场秋点兵”就不难理解了。
而且这一句中的“秋”字本身即用的相当好,选择在秋高马壮的时候出征出征,预示着战无不胜的前景,也预示着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。
下片开篇两句“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”,这两句的意思是领兵的将军率领着队伍奔赴前线,战斗开始了,一时间弓弦雷鸣,万箭齐发。
在“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”这两句中,词人从形、声两方面落笔。“快”描写形,指的是将军冲锋陷阵、身先士卒的气势;“惊”描写声音,指的是弓弦拉满,万箭齐发的声音。“快”和“惊”两个字连用,具有非常强烈而鲜明的画面感,动感十足。
词作虽然没有对战争的场面做过多的正面描写,但从飞驰的战马和霹雳的弓弦声中,我们仿佛看到了战争的场面:
对方的队伍在我方凌厉的攻势下,已经乱了阵脚,我方的将士们乘胜进击,尤其是骑着的卢马的将军,他既是全军的指挥者,又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线。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,对方的队伍一瞬间就败局已定,他们被彻底击溃了。这时候我方的阵地上旌旗招展,将士们高唱凯歌,欢声雷动。
这一场战斗,彻底击溃了对方,将军指挥全军克敌制胜,一战成名,战争得到了全方位的胜利。这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,既“了却君王天下事”,又“赢得生前身后名”。
这是一场何其雄壮的胜利,这是一支何等的雄壮的队伍。词作写到这里,也令读者欢欣鼓舞、热血沸腾,这样的词作就像词人在小序里写的那样,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“壮词”。
词人驰骋想象,化身为词里的将军,刚实现了自己上阵杀敌,报效国家的,恢复大业的宏愿时。词作忽然来了一个大转弯——梦醒了,词人也回到了现实的境界里,他回味着梦境中的壮举,不由得发出一声感慨:“可怜白发生!”
《破阵子》将昂扬向上的战斗激情渲染到极致后,在气势陡然顿挫中戛然而止,随着词人一声长叹而曲终阕尽,将词人强烈的忧愤与痛楚表达的淋漓尽致。
词人虽然已经50岁了,经精力和体力也没有年轻时充沛了,可是词人报国的热血丝毫没有减退,反而愈演愈烈。词人回想现实,白发已生,可收复大业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,想到自己的雄才大略无法得到实现,自己的凌云壮志也只能在梦境里实现了。
文章来源:《东南学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dnx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1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