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学术论文摘要怎么写(期刊论文的摘要怎么(5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顾少强,给了这个世界一颗石子还是一枚种子呢? 我有一壶酒,能否走四方? 我是一溪云水,欢迎关注,谢谢。 5、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关键字是什顾少强,给了这个世界一颗石子还是一枚种子呢?
我有一壶酒,能否走四方?
我是一溪云水,欢迎关注,谢谢。
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关键字是什么?
诚邀,一缕英雄为您解答
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,这个英雄梦亦或是驰骋沙场的壮士,亦或是守卫国土的英雄,亦或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。
曾几何时,我们读到辛弃疾的《破阵子》的时候,会为词中的壮志豪情而热情澎湃,梦想那种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的豪情,梦想那种“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”的沙场驰骋,我们都被《破阵子》中那爱国的赤忱所感染。
辛弃疾的《破阵子》是一首充满着爱国豪情的词作。今天看到这个问题,一下子将我的思绪引入了词作中所营造出的意境,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提问,所以我想将自己对这首词的看法写出来。《破阵子》词中有一条小序“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”,原词如下:
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怜白发生!这是一首现实与梦想结合的词作,也是一首书法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词作。在解读词作以及回答楼主的问题之前,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辛弃疾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做一个交代。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好这首词作的内涵和意义,以及词中的关键字。
词人简介和词作的创作背景辛弃疾,字幼安,号“稼轩”,历城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。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,同时他也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思想的英雄人物。
辛弃疾生活在北宋向南宋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,他的童年是在家乡历城度过的,那时候他的家乡已经成为金国统治的地方。二十一岁辛弃疾便参加了耿京的义军,辛弃疾胆识过人,立下了许多战功。
南渡之后,辛弃疾归顺南宋朝廷,他积极主张恢复大业。他一次次地将自己的意见上传南宋朝廷,可是南宋朝廷安于现状,对辛弃疾的主张不予采纳,辛弃疾也遭到了主张议和派的嫉恨和打击。
辛弃疾的雄才大略得不到采纳,他也无法实现自己建功立业,收复大业的愿望。因为辛弃疾被议和派嫉恨和打击,他一度赋闲在家,没有任何的职务,赋闲前后长达20年之久长。
辛弃疾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收复大业的雄心壮志得不到实现,所以抒写收复大业、倾诉壮志难酬的愤慨就构成了辛弃疾此时创作的主旋律。这首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就是辛弃疾赋闲期间创作的一首词作。
根据词中小序“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”可知:这首词是辛弃疾寄给陈同甫的一首词。陈同甫就是陈亮,陈亮字同甫,是辛弃疾的好朋友,也被人称为称为“龙川先生”。陈同甫为人才气超迈,议论纵横,陈同甫自称能够“推倒一世之智勇,开拓万古之心胸”。
陈同甫也是一位主张收复的人物,他先后写了《中兴五论》和《上孝宗皇帝书》,积极主张抗战,因而与辛弃疾一样遭到议和派的打击。辛弃疾和陈同甫因为有共同的志向,两人意气相投。
宋孝宗淳熙十五年(1189年)冬天,陈同甫到江西上饶拜访在此地赋闲的辛弃疾,并且留住了十天,两人虽然都赋闲在家,却一起谈论国家大事,寄豪情与酒中。陈同甫告别后,辛弃疾写了一首《贺新郎》的词送给陈同甫,在《贺新郎》的小序中,辛弃疾详细的记述了两人的相会的事迹,《贺新郎》小序写道:
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,留十日。与之同游鹅湖,且会朱晦庵于紫溪,不至,飘然东归。既别之明日,余意中殊恋恋,复欲追路。至鹭鸶林,则雪深泥滑,不得前矣。独饮方村,怅然久之,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。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,闻邻笛悲甚,为赋《贺新郎》以见意。又五日,同父书来索词,心所同然者如此,可发千里一笑。我之所以在此处引用辛弃疾《贺新郎》小序的记载,就是因为这段小序可以和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词作的创作背景相互参照。陈同甫收到辛弃疾的词后,回赠了一首诗。此后,两人经常用同一词牌往来相寄唱和。
这首《破阵子》就是作于此时,辛弃疾时年50岁。正像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中写的那样,词人弃疾已经是“可怜白发生”了。
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鉴赏这首《破阵子》,全词以两个对偶句开篇,通过具体的描述,表达了多层的词境。第一句“醉里挑灯看剑”只有六个字,却使用了三个连续的、特征鲜明的动作,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,通过这些动作可以看到词人所处的环境。
文章来源:《东南学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dnx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1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