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学术论文摘要怎么写(期刊论文的摘要怎么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小麦:淀粉含量不低于60%,并符合国家有关要求。 水:水源位于赤水河与盐津河交汇处赤水河上段,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。 二、酿造环境 制酒制曲区小麦:淀粉含量不低于60%,并符合国家有关要求。
水:水源位于赤水河与盐津河交汇处赤水河上段,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。
二、酿造环境
制酒制曲区域土壤为紫红土,海拔420至600米。
三、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
王祖烧坊酒的生产工艺流程,主要分为四个大工序:
制曲:小麦经破碎,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,用稻草间隔入仓发酵40天后拆曲,贮存6个月后投入制酒生产。
制酒:
①投料阶段:重阳开始分2次投料,即下沙和造沙(沙指高粱)。下沙高粱经破碎后加热水润粮,次日加母糟蒸粮,下甑摊晾,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匀堆积,达到工艺要求,入窖发酵30天后开窖取醅,再与造沙经破碎、润粮后的高粱拌匀,从蒸粮开始重复上述工序。
②馏酒阶段:馏酒阶段共有7个轮次,每个轮次均经摊晾、加曲、堆积、入窖和馏酒操作。
制酒过程共经历9次蒸煮(馏),8次摊晾、加曲、堆积、入窖,7次取酒,一年一个生产周期。
贮存勾兑:基酒(轮次酒)分酱香、醇甜香、窖底香3种典型体贮存于陶坛中,将不同轮次、不同典型体、不同酒度、不同酒龄的基酒进行勾兑,勾兑后贮存于陶坛。贮存勾兑工序至少历经3年。
包装:勾兑后的酒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出厂。
语文好的人是怎么做到的?
高考的时候语文考了138分,感觉没有什么诀窍,就是看书、写字、想东西。
下面这些只是我自己的经历,不一定适合别人。
1、看书上学时,几门课中,最喜欢的就是语文,新书发下来,课还没上,语文书和历史书就被我看完了,其它几门课基本上是看也不看。
那时看语文书和历史书不是为了预习学知识,我是把语文和历史当作故事书去看的。
奶奶家里有个报亭,报纸我不会去看,但里面的故事会、古今奇谈之类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杂志到了,总归是我先看一遍。
故事会里记忆最深的一个故事,就是一个小孩饿的天天吃蛤蟆什么的,被他老爸一巴掌把头给打掉了,当时看了相当惊悚,导致我现在还能记忆故事的大概。
到了初中,又开始看各种小说,金庸、古龙、梁羽生、温瑞安、诸葛青云、黄易、卫斯理等等,只要能收集到的都看,不管的外国的,也都跟着看,看的如痴如醉,爬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的事没少干。
不管什么类型的故事书、小说书,都是来者不拒,上学的时候因为上课看课外书没少挨老师揍。
那时老师可是真打,通常是耳光,拧耳朵,还有用脚踹,被打了还不敢对家长说,说了还要挨一顿更狠的。
那时家长对老师管教孩子和现在不一样,一般都会对老师说,孩子交给你了,不听话就给我往死里打。有点扯远了,说会正题。
生物书、地理书也是我喜欢的,总之好奇心很重,感觉很有意思,但是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是我厌烦的,感觉没意思。
到了高中,发现一本叫《科幻世界》的杂志,简直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一样,省下钱来每期必买。
反正那时候看的书,在老师看来都不是什么正经好书,现在看来也确实不是学习上的好书。
不过现在不建议学生看一些网络小说,思想不严谨,用词不准确,成语典故用错的比比皆是,还水得很,和以前的武侠小说比起来,文学性差的太多。
2、写字写字有两个方面,一是练字,二是写东西。
练字很好理解,字写得干净好看,在作文方面可以加分,最起码会少写错字。
其实在初中以前,我的字,按老师的说法是狗爬的一样。然后就羡慕字写得好的同学,以前也没有字帖,就学写字好看的同学,看别人一个字怎么写的就跟着怎么写。
我练字有一个方法,没有笔纸的时候,就靠脑子里想象一个字怎么写好看,用大拇指在食指上比划,边比划边想象写出来字的样子。
因为偏科严重,在数学课物理课上,常常是我练字看小说的时候。
写东西,就随便编故事抄书,不喜欢写日记,小时候最痛恨写日记,记得小学寒暑假老师布置的日记作业,我都是在假期最后几天抄的,什么都抄,就是凑字数,就这老师也没有发现,这充分说明了我当时的语文老师根本就不看。
当时的语文有一点比较讨厌,就是通常要写出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什么的,那时候总感觉作者根本就没有那个意思,或者我理解的意思和老师不一样,但是拗不过老师要求必须要按他们的要求写。
写作文比较天马行空,所以有时候就作文写得比较好,被老师拿在班里朗读,有时候就写的啥都不是,被老师当作反面典型痛批一顿。
文章来源:《东南学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dnx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1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