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烂陀寺——古代高等学府和学术中心是啥样的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那烂陀寺所开设的课程除了佛学之外,还开设有天文学、数学、逻辑学、音韵、历法、伦理、雕刻、绘画、哲学和医学,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学术爱好者。
那烂陀寺所开设的课程除了佛学之外,还开设有天文学、数学、逻辑学、音韵、历法、伦理、雕刻、绘画、哲学和医学,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学术爱好者。公元三世纪,印度科学家巴格达就发明了阿拉伯数字,那烂陀寺进一步发展了数学中有关幂的概念,而公元628年,印度数学家布拉马古普塔就发明了负数。逻辑学,在那烂陀寺中被称之为因明;印度的天文学则建立在地理学的基础之上,佛教称宇宙为法界,多半想象的成分居多,但是他们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和天空星座的各时段概况。那烂陀寺的雕塑吸取了古希腊雕塑的精华,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犍陀罗风格,影响至今,如今全世界的佛像雕塑都是这种风格。这些学术成就,被世界各地的尤其是亚洲各国的留学生带到世界各地。印度的数字最后也西传,成为了阿拉伯数字,印度的因明西传,最后成了各种逻辑学,最主要的是佛教的哲学也随之传遍世界各地。中国玄奘取经那烂陀寺,就是学的唯识哲学,一直影响了民国时期梁启超、熊十力、陈寅恪、梁漱溟、胡适等思想家。自玄奘之后,中国又有玄照、义净、智弘、无行、道希、道生、大乘灯等僧人先后在那烂陀学习。
1192年,突厥人建立的古尔王朝由穆罕默德·古尔率军12万,侵占印度。1193年,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·卡尔积纵兵侵占那烂陀寺,寺院遭到焚毁,僧众或死或逃。1861年,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·康宁汉根据《大唐西域记》发现了那烂陀寺遗址。2006年重建寺庙,供人旅游参观,缅怀。
文章来源:《东南学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dnx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108/11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