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感技术学报的具体格式(东南学术杂志)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当然,随着时代的发展,现在很多墓碑都使用了金色字体,显得墓碑高端大气上档次,也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尊敬和祈福。 但大家要注意,无论其他部但大家要注意,无论其他部分的字体怎么变动,但立碑人的字体一定要保持红色,表示还健在的意思,与逝去的亲人区分开来。
立碑有什么讲究?立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记得自己的先辈,不至于“忘祖”,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人去世都可以立碑,其中还是有着很大的讲究。
1、墓碑的讲究
古人信奉风水,认为人死后如果坟地和墓碑选择得好可以福泽后辈,所以对于墓碑的材质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。
墓碑的材质一般都是久耐风化的材质,其次是颜色,墓碑的颜色要选择黑色,因为黑色是深沉、严肃、凝重的颜色,代表着庄重肃穆。
但如果坟地的方向是正南方,那么黑色就不适合了,因为古人还信奉五行之术,正南方五行属火,而黑色五行属水,水火相克,不利于风水。所以这时候就必须选择灰色。
2、立碑有讲究
立碑也是有讲究的,特别是有些情况下并不适合立碑,一定要注意,否则可能闹笑话,让人耻笑。
一是刚去世的亲人并不能立刻立碑,这时候只能培土,必须要等到三年之后才可以正式立碑。
二是年轻人不能立碑。立碑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自己的先辈,这里的前提条件是死者有后辈,如果死者是年轻人,甚至都没有结婚,有哪里有后辈呢?没有后辈的话立碑又有什么意义呢?
三是横死之人不能立碑。古人讲究以和为贵,如果是正常死亡立碑自然是应当的,但如果是横死,比如上吊、喝药、跳楼等,这种死法并不光彩,如果为其立碑的话岂不是让后人耻笑?
除此之外还有亲人健在立碑等等习俗,可以说看似简单的立碑背后蕴含着很深的道德礼俗,如果不了解清楚就贸然为亲人立碑,很可能出现贻笑大方的情况。
总结:立碑体现的是子女后辈的孝心,这是值得赞赏的行为,但我们在打算立碑的同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中的细节和讲究,否则贸然试行,很可能会出现大问题。
大家怎么看呢?
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结论?
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结论
李姓是当今第一大姓,也是世du界头号大姓。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专万,分布很广,约占全属国汉族人口的7.94%。就地区而言,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,一般在8%以上,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少于8%,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,比例仅在4%左右。在排名第五位。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,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。
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。鹿邑古称苦县,春秋时先属陈国,后归楚国,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(李耳)的出生地。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壮大的历程。李姓血脉中的12个(大成、西凉、凉、吴、魏、唐、楚、后唐、南唐、大蜀、西夏、大顺),58个帝王,无数将相名臣,是历史上所建的最多的姓氏。李姓为唐代国姓,唐以后蕃衍兴旺,蔚为望族。
拓展资料李姓,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,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.9%。
在历史上,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,先后建立有:大成、西凉、凉、吴、魏、唐、楚、后唐、南唐、大蜀、西夏、大顺等。
李姓的起源还有一种源于老姓说。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, 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, 李姓源于老姓。
从先秦历史文献来看,在老子之前,似无“李”姓之人及活动的记载,除传说中的殷商人物李利贞(原姓理,后改姓李无信史证明)外,到春秋时代只有晋文公的法官李离。不过据专家考证,在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中记载的李离,系《左传》士离之误,不作李。直至战国初期魏文公时才出现的李悝之人,此名姓也有争议或几种写法:“里克”,或讹作“李兑”、“季充”。所以有一种观点,李姓是因“老子”之后而起、继而流传下来的。
古文字学家唐兰就认为,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:“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,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,因为当时称子的,像孔子、有子、曾子、阳子、墨子、孟子、庄子、惠子以及其余,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”,“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。” 。郭沫若、马叙伦等人同意此说。高亨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。
【参考资料】
来自头条百科:
https://www.baike.com/wiki/%E6%9D%8E%E5%A7%93?search_id=50zcbhq2cks000&prd=search_sug&view_id=3u0mmrbvy2s000
文章来源:《东南学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dnx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21/1185.html
上一篇:东南学术议论文的写法(东南大学论文模板)
下一篇:没有了